找到相关内容889篇,用时1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夫之能所”观与佛教因缘

    无逸”理解为所”是犯了之不得其实”的错误。他说:今以谓敬”与无逸”之不可作所,实与两相称也。乃如曰敬”与无逸”之可为所,之不得其实也。此亦晓然而易知者也。不得其实,且使有实,凿智足以成之,终古而不利用,用之不利,道何所定,而学将奚以致功哉?(同上)王夫之运用逻辑学的名实”观,直截了当地指出,敬”、无逸”与所”,各有其”和实”,若将此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体,就是之...

    黄德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2379928.html
  • 简述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介绍及其对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的影响(上)——从语法”的出处讲起

    ,1963;悉昙是梵语siddha音译,又音译为悉谈,指梵文字母,周文这里指梵文拼音,举例有《悉谈字记》《天竺字源》;字书指梵文单字书,周文举例有《梵语千字文》《梵语杂》。)后汉佛教传入中国,译经...第四十四有:  问曰:何等是菩萨(注:菩萨,菩提萨duǒ@②之简称,梵语bodhi—sattva音译。)句义(注:句义, 依句释义(逐句释其义理)、依释义(释名称所指);这里是后义。)?”答曰:...

    孙良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2940751.html
  • 缅怀法祖老和尚 圆融世出世间法——纪念常惺法师诞辰110周年

    ,成绩名列前茅。同学中知名的有倓虚、禅定、宝静、净玉、显荫、仁山等。据《影尘回忆录》记载,1918年学期考试,常惺法师考第一”。当时应该说观宗学社是人才济济,而常公学业的优秀是可以相见其对教义深入...主持,并创办了光孝佛学研究社即光孝佛学院,光孝寺被誉为僧摇篮”的美称也由此而来。  在热爱祖国,多为民众作奉献方面,常公在1931年刚住持光孝寺期间,这年夏天,苏北大水为患,灾民举目皆是,常公带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1644002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1)

    分为六种,即具有见、闻、嗅、味、触、思维作用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通称六识”。  五阴中的后四阴亦曰非色四阴”,简称为”,因此五阴又叫作色”。色”可以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;而...触是受缘”。  触”:触”之因是六入”。六入”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和认识机能。没有这种机能,就没有触受外界的可能,故曰六入是触缘”。  六入”:六入”之因是色”,指肉体与精神的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747040.html
  • 缅怀法祖老和尚 圆融世出世间法——纪念常惺法师

    引人瞩目与赞叹。上个世纪的20年代,人间佛教”这一专有名词的出现,是在太虚大师《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》一文中,对现代佛教的理论体系作出的题。现代佛教理论体系是中国佛教界有识之士依据佛法基本原理,对...常公亦不例外,毅然决然至宁波亲近谛闲法师,专攻天台教义。在观宗学社两年,成绩名列前茅。同学中知名的有倓虚、禅定、宝静、净玉、显荫、仁山等。据《影尘回忆录》记载,1918年学期考试,常惺法师考第一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0350721.html
  • 佛教研究方法谈(三)

    ,要有语言意识,佛教说,”是想”,是引起联想的,也是记录识”的,是认识的符号,而宇宙一切法,都靠”引起想”,然后幻化为现象世界,所以语言是很重要的,而语言其实是有背景的。比如,你得懂一点...说的量”、现量”、比量”,你得先抛开自己熟悉了的一套语言表达系统,对这些词语一一体会和了解,才可能进入佛教的思维世界,熊十力曾经做了《佛家相通释》,可以参考,只是要注意,熊十力常常是自说自话,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5151097.html
  • 儒佛道的境界说

    智慧所处之地或场所。其实,智与境并无分别,无智之境,便不是境,无境之智,便不是智,无二无别”,才是境智,才是境界。这种境界,以其永恒,故之为涅槃”。涅槃”就是熄灭生死烦恼而获得彻底解脱的境界。但是,按照中国佛教的一般特征,它并不是断灭空”,不是顽空”。真正的涅槃”境界,不必出离世间,只是获得了心灵的彻底解脱,实现了无限与永恒。涅槃境界是不能说的,因为凡有所说,都是相”,而相”...

    蒙培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3052030.html
  • 佛教小学高年级

    什么是七个名词解释? 是1.佛陀”解;2.烦恼”解;3.涅磐”解;4.内观”解;5.身心”解;6.无常、不圆满、无我”解; 7.僧伽”解。 七解中佛陀”解是向佛陀致敬的基础。 烦恼”、涅磐”、”内观”、身心”、无常、不圆满、无我”是向正法致敬的基础。 僧伽”解是向僧伽致敬的基础。 由于对七项佛教根本名词的正确了解,能正确了解佛教,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4353370.html
  • 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的唯识理念

    体现《楞伽经》思想的基本范畴是五法”、三自性”、八识”、二无我”。于五法、自性、识、二种无我,究竟通达。”卷1。本章凡仅标卷数者,为四卷本《楞伽经》卷数。  所谓五法,即是相、、妄想、如如、正智”卷4。 其中”指概念,相”指事物,妄想”指思维。”、 相”指思维对象,妄想”指思维本身。正智”为洞察妄相的智慧,如如” 为彻悟性的真理”。据《楞伽经》卷4,是说为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354708.html
  •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

    、闻、嗅、味、触、思维作用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通称六识”。  五阴中的后四阴亦曰非色四阴”,简称为”,因此五阴又叫作色”。色”可以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;而五阴”往往特指...”:触”之因是六入”。六入”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和认识机能。没有这种机能,就没有触受外界的可能,故曰六入是触缘”。  六入”:六入”之因是色”,指肉体与精神的统一,即有意识活动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5655773.html